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疾控科三年抗疫工作總結
2023年02月27日
己亥末,庚子春,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武漢暴發并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至2023年春節前的國內全面放開,從阿爾法、貝塔、伽馬、到德爾塔,拉姆達、再到奧密克戎,從出行必備的行程碼、健康碼到2022年12月3日0時起,“通信行程卡”服務正式下線,從2020年疫情始發的新冠病毒肺炎乙類甲管到2023年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
走過這三年,在單位領導的正確指引下,在同事的大力協同配合下,在自身的不斷努力下,無論是思想上、學習上還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巨大的收獲。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三年疫情,終已落入尾聲。然昔日工作的點點滴滴,悠悠于心,歷歷在目。回首這三載,疫情防控一直是疾控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一直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防控政策,嚴格落實醫院的防控要求,始終嚴陣以待,不分晝夜,隨時進入工作狀態。
疫情爆發初期,我們每日接收的文件用“堆積如山”形容一點不為過,每天都會收到幾份,有時這份沒解讀完或沒落實完下一份文件又到了。為更好的了解新冠病毒,領會上級文件精神,做好院內防控工作,我們不斷學習新冠病毒知識,認真解讀文件,隨時指導防控工作,起草編制各種制度、預案、流程、路線、機制、方案、計劃、制作演練腳本等不知用了多少的日日夜夜。有時深入PCR實驗室、發熱門診一線科室指導工作到深夜。還需經常與縣疾控中心溝通請領防疫物資,自備車輛不分晝夜去領取消毒、防護物資是常態。當時的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辦公桌當餐桌,一份份文件也成了一道道“下飯菜”。工作到半夜甚至凌晨更是家常便飯,而且早上還要在6點前上報各種報表,甚至夢里都是防控的事。當時疾控科在崗人員只有三人,我們又都算不上專業院感人員,而且還有日常的傳染病、死亡、腫瘤、食源性疾病等工作,全年無休的日報、各種周報、旬報、月報等,常規的培訓、考核、統計、匯總、分析、總結等等。但在疫情來臨時被稱作為專業院感人的我們,卻不能隨便與人談論或用發朋友圈等方式表達自己的忙碌,面對疫情防控繁重而艱巨的任務,我們默默堅守,克服各種困難,努力、用心對待每項工作。三年期間,多次接受省、市、縣疾控部門和衛健部門及疫情防控督導小組的督導檢查,并得到肯定。
疫情第一年,我院還不具備核酸檢測能力,要將檢測標本送到市疾控中心去檢測,還需要省里進行復核,檢測結果回報時間難以確定,我們的網絡直報時間也隨之不能確定,那一年,我院報告3例確診和4例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病例。2021年初以來,我院開展核酸檢測工作,核酸實驗室工作人員披星戴月在做核酸檢測,我們在后方打起精神等待結果隨時進行網絡直報,兩年來經我院報告初篩新冠病毒肺炎病例56例。三年間,新冠病毒肺炎作為乙類甲管傳染病,為確保檢測結果能在2小時內上報至國家疫情網,無論是半夜還是凌晨,我們始終保持隨時以最快的速度準確無誤的完成網絡直報工作。多少個星月相隨的夜晚,多少次空等一場,一句“今日無陽性病例”是我們最大的安慰。2023年1月8日開始,新冠病毒感染作為乙類乙管傳染病,我院迎來了新冠病毒感染傳染病報卡的高峰,為保證在規定時限內完成網絡直報,我們晚上加班加點在規定時間內按時完成任務。截至目前經我院報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百余例。
武漢新冠疫情進入尾聲后,我們還沒來得及調整疲憊的身心,國際疫情又呈現增長態勢,國內不斷出現輸入和散發病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緊接著又進入嚴峻的秋冬和冬春疫情防控階段。為更好的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進入常態化階段,我們對在疫情暴發時期起草的各種制度、預案、流程等進行更新、修改和補充,并起草編制包括就診防控流程部分、預檢分診部分、門診和急診以及普通病區部分、發熱門診和隔離病區部分、檢驗和放射線檢查部分、感控督導員以及附件共十個部分45篇內容的疫情防控手冊,提交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審核后制作手冊發放。因疫情防控策略的動態調整,手冊內容也處于不斷更新、修改和補充中。
此外還有流感樣病例監測報告、發熱門診監測、常規傳染病監測、全院職工核酸檢測比對、職工行程管理及健康監測督導、消毒、防護、醫療廢物處理等的指導和督查、發熱門診的督導頻次由開始的每周到后來的每日等,參與發熱門診改建,采樣點設計制圖常常到深夜……
在緊張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外,門診大樓的體溫檢測值班、火車站卡點測溫、疫苗接種增援、高速路口核酸采樣、鄉村居民核酸采樣、城內居民核酸采樣、支援沈陽核酸采樣、臨床科室增援等都有院感人的身影。為了不耽誤工作,科內同事常常大把大把吃藥帶病堅持上崗,有時起早出門去采核酸,工作結束后返回科內輸液。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院感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大疫面前無小我,大疫面前勇擔當”的愛國愛院情懷。
三年間,疾控科共組織各種學習培訓共71次,考核36次,演練6次。包括手衛生、醫廢處理、消毒隔離、職業暴露、穿脫防護用品、防護用品松脫破損處理、特殊傳染病、食源性疾病、霍亂、瘧疾、死因、腫瘤、傳染病法律法規等,新冠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前三版、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前八版、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方案前十版等進行培訓和考核。網絡報告傳染病病例995例,食源性疾病病例14例,死亡病例538例,腫瘤病例756例。
疾病預防控制科的前身是預防保健科,以預防保健為主。后因上級部門對科室設置的要求和工作內容的調整改名為疾病預防控制科。但科內除承擔疾病預防控制科的工作內容外還兼做院感工作。然而院感目前還是一門缺陷學科,院感人什么都要懂,又總是不懂。專家總是有不同的意見,我們總在整改也總改不到下一個專家的要求上。我們總在檢查別人和被別人檢查。三年間,院感人處在風口刀尖上,諸位同道仍需刀山火海行。總說各種待遇向院感工作者傾斜,又總是被忽略的人群。但我們一直在努力,把滿腔的熱忱傾注在這個并不讓人討喜的工作上。尤其在大多數二級醫療機構,從人員配備包括人員專業、人員數量、年齡差異、人員穩定性及知識儲備量等,到領導的關注度、權威性,再到資金的投入等,都一定程度的滯礙著院感的發展。院感涉及到醫院的每個專業、每個領域、每個部門和每一個人,更需要醫療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做院感。況且有專家說培養一個院感人需要五年以上。這里只是就事論事的淺談幾句院感的普遍現狀。要想院感融入每件事每個人,實現時時處處做感控,目前僅靠院感科三名五位工作人員的努力是無法完成的,需要有更多的院感監督管理人員,將感控意識滲透到每個角落,進行網格化管理,以逐漸達到“人人都是感控的踐行者”目標。基于我院的感控工作情況以及疾控科的工作計劃,我們也希望培養、組建出一批出色的感控隊伍。 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7月,我們試點啟動感控督導員隊伍建設。組建了人員包括重點科室護士長和感控督導員共51人的感控團隊,疾控科發布每周學習計劃,利用現代化數字化感控工具,由感控督導員輪流發布試題,每周對所學內容進行考試,不間斷地學習積累感控知識。感控團隊自2021年10月正式開始培訓至2022年12月末,累計組織學習并考核57次。醫療有學醫科班出身的醫療救治組,護理有護理專業人員,希望未來院感這一學科被填補,希望未來有專業的感控團隊,在這里也呼吁大家多多學習院感,積極做好院感,更希望未來有醫療專業的人才加入到感控隊伍中,也希望更多的管理層、決策層多了解院感,多多支持院感!在此,也感謝領導的信任和重托!感謝全院職工的理解與協作!感謝感控隊伍的幫助與配合!感謝科內團隊的支持和共同奮戰!我們將繼續努力,踐行本職工作賦予我們的使命!
回顧這三年,思考亦多,感慨亦多,心酸亦多,收獲亦多。忙并收獲著,累并快樂著。有碩果累累的喜悅,有與同事共同抗疫的艱辛,也有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的惆悵。行文至此,不禁哽咽,三言兩語說不盡的工作雖然枯燥而繁重,但再艱難的日子、再困難的時期都會成為過往,時間會抹去一切,沒有任何困難能打倒我們!我們一起經歷的這一段磨礪和考驗,更加激勵我們,使我們眾志成城,風雨同舟,無懼困難、砥礪前行,我們為自己曾是抗疫隊伍中的一員感到榮幸、驕傲和自豪!
上一條